
文丨双旗镇客栈 (我们在这个尘世上的时日不多,不值得浪费时间去取悦那些庸俗卑劣的流氓!)
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不应该违背人伦,但教师和学生之间违背人伦的案例总是出现在自媒体视野里。
首先是男教师对女学生做出不轨行为。这不是我空穴来风地说说,现实中也确实在发生——2月18日,陕西榆林就有这样的案例。
其次是女教师因为在社交工具上,用明显突破正常社交底线的挑逗性用词和学生互动。双方甚至就何时发生关系、发生什么样的关系,都进行了深入交流。不管他们之间有没有发生实质上的肉体接触,这也不能说是一种可以容忍和鼓励的事情。
但是,作为一名从教二十六年的一线男性教师,我看到这一类事情,总是想“在教言教”地谈谈自己的看法。
从对教育生态的整体影响上来讲
从整体上来讲,我们一定要警惕一种倾向:将教师群体进一步污名化和魔鬼化。
就在最近二十年间,因为方方面面的原因——既有教师内部的内耗问题,也有外部的傲慢自大原因,教师行业的职业美誉度大幅度下降,这也是不争的事实。
在教师职业美誉度降低的时候,群体心理学上的群体无意识就开始表露出来。群体心理学告诉我们:群体只擅长做两件事——锦上添花,或者落井下石。
教师行业的职业美誉度下降,群体当然更喜欢站在踩踏教师群体一边——落井下石,这是一种最为安全的做法。此时此刻,一定不会有人再对教师群体表现出好感,这极其容易招致莫名其妙的鄙夷和攻击。个体不喜欢自己被标称为异类,个体总是被群体无意识裹挟着人云亦云地前进。
也就是说,在教师群体突破人伦底线之时,我们应该客观看待问题:到底这些事情常见还是不常见,究竟是惯常性现象还是偶发性个例。
基本可以肯定一点:这种事情的发生一定不是常见现象,就是万中有一的个例。
既然如此,群体就不应该在这种事情面前过度反应,用特定案例的滤镜观察教师群体,从中获取一种卑鄙的快感。
但是,毫不客气地说,目前,在各种各样教师群体做出违背人伦底线事件的时候,我看不到人们的理性,只看到了一种蔓延开来的狂欢,这非常不利于教育生态健康发展。
比如,日前,某位高中阶段的教师丈夫在没有离婚的情况下,在网络上对自己妻子发起了道德审判,声言自己33岁的妻子和16岁的高一男生勾勾搭搭、暗渡陈仓;在这件事面前,公众表现出了什么情绪?
这种情绪其实是一种男权主义之下的情绪:大多数人都在揶揄——我怎么没有遇到这样的教师?放开那个孩子,冲我来!
一些文末评论过万的相关文章,无非是在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。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想从中找到活色生香的情节,哪是单纯为了追寻道义。
面对这种不理智的情绪,其实就需要我们从男女性别对待不伦问题的角度剖析一下问题。
校园中发生的不伦事件的男女之别
我们当然承认一点:未成年人的心智和生理发展都不健全,这是一个大前提。在这个大前提之下,任何发生在校园中的不伦问题都应该被严肃对待。可是,我们也必须正视不伦事件中的男女之别。
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,大家自然明白。
不管自己家是不是拥有跨国公司,也不管自己家有没有王位需要继承,我们这个社会里的男性群体几乎都有一种“不生男孩不罢休”的思想。这些男人其实从骨子里并不尊重自己家庭里的女性成员(包括自己的母亲),连带着,就连女性似乎也接受了这种认识,同样以“生男孩”为自己的毕生追求,她们的“被同化”就是一种悲哀。
我们不谈这里面的个人人生观、价值观、世界观问题,这里起码体现出我们的男权主义思想根深蒂固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我们和奴隶时代、农耕时代的先民没有任何区别。
因为深受这种观念的影响,所以,校园里女教师出轨男学生和男教师猥亵、性侵女学生这两种个案应该分开来看。
女教师出轨男学生,反映出大众思想的堕落。
如果传统师生关系还在,男学生应该敬畏女教师,怎么可能生出这种不伦之恋的想法来?这名男生有这种想法,一定和其家教不当、社会影响不良有较大关系:是其家庭教育长期放纵的结果,是这个大环境中许许多多人不正常观念影响的结果。
论及本质,还是需要学生家长和社会层面做出改变,不要抱定“男性和女性睡觉,就是男性占了便宜”的想法,守好“一生只够爱一人”、“发乎情、止乎礼”的底线。
也可以这么理解:在女教师出轨男学生事件中,男学生一定相当主动。在家教和社会影响之下,他没有控制住自己体内蓬勃的兽性。
反观男教师猥亵、性侵女学生的案例,问题就显著不一样了——女学生一定不会表现出急切的心理冲动,男教师是整个问题的决定性恶魔因子。
或者说,女性和男性对两性关系的理解原本就不太一样:男性更倾向于单纯的感官刺激,女性喜欢沉湎于阳春白雪的幻想。这个时候,作为一名男性教师、作为一名成年人,但凡做出丁点不伦之事,就应该接受最严厉的惩罚。
当然,前事不忘,后事之师。1986年也发生过这样的事情:女学生因教师管束过于严厉,进而迎合学校中教师群体中的一些朋党罗织罪名,故意污蔑、栽赃男性教师,令其几十年都背负着罪责苟活;因此,查清楚事实,这是最为关键的一点。
补白
二十六年一线教师,闲来喜欢码字儿。看到教育领域里的各种问题,难免多嘴几句。词不达意,各位见谅。
